2025年10月29日下午,巴黎索邦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兼国际功能语言学会秘书长Françoise GUÉRIN、爱奥尼亚大学翻译与外语系Maria TSIGOU教授与安的列斯大学Béatrice JEANNOT-FOURCAUD教授,联袂为足球比分
师生带来一场学术讲座,主题为“功能语言学对普通语言学的贡献”。三位主讲人从理论到实例,系统性地阐述了这一主题。讲座由足球比分
王凝老师主持。

首位主讲人Françoise GUÉRIN深入阐述了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她指出,该学派源于索绪尔的思想,并在安德烈·马丁内(André Martinet)的理论体系中得以成熟,其核心在于坚持一种以真实语言事实为基础的经验-演绎方法。功能语言学拒绝任何强加于所有语言的、先验的普遍结构,强调语言的描述必须符合其实际使用情况。她详细解释了“交际性”这一核心原则,即语言现象的分析与层级划分应依据其在交际中的功能。这一原则自然引出了马丁内著名的“双重分节”理论:第一分节将语言流切分为最小的意义单位(语素),而第二分节则将语素的语音形式分解为具有区分功能的单位(音素)。此外,她强调了功能主义句法分析的独特性,通过观察语素在句中的“句法兼容性”与“相互排斥性”等关系标准,为每种语言归纳出其特有的句法类别。

随后,主讲人Maria TSIGOU的发言系统地梳理了语言变异的多维谱系。她开宗明义地强调,语言的异质性是固有的,不存在完全均质的语言社群。基于马丁内的思想,她将语言变异主要归纳为三种类型:由语法或词汇语境决定的“语境变体”;可由说话者自由选择而不改变基本意义的“自由变体”;以及在相同语境中共存、其选择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用法变体”。她进一步详细阐述了“用法变体”的几种关键维度:包括因地理区域而异的“地域变体”(如方言、区域性语言);与社会阶层、年龄、职业等因素相关的“社会变体”;与特定历史时期相关的“时间变体”;以及随交际情境变化的“语域变体”。最后,她区分了相对客观、受社会语境制约的“语域”与更具个人化和主观色彩的“风格层次”,并指出每个说话者独特的“个人方言”正是这些变异层次交织融合的产物。

最后,Béatrice JEANNOT-FOURCAUD通过克里奥尔语的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功能语言学在描述和分析复杂语言接触现象时的解释力。她首先从社会历史角度界定了克里奥尔语作为独立区域性语言的地位,并分析了其与法语紧密接触的现状及相关的语言意识形态。在结构分析上,她指出功能语言学能够清晰地揭示克里奥尔语与法语的类型学差异,例如前者允许形容词、名词等直接充当谓语,而无需强制使用系动词,这体现了不同于法语结构规则的“非动词谓语句”。她还以定冠词在不同克里奥尔语中的实现方式为例,说明了“语境变体”的分析方法,即同一语素因其语音环境不同而呈现为多个语素变体。最后,她引入“动态共时”概念,指出在瓜德罗普等地的克里奥尔语中,不定冠词形式正在发生的变化,清晰地展现了语言在共时层面上的动态演变,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功能语言学基于事实、尊重语言自身特点的描述方法,能够有效地捕捉和理解语言的活力与复杂性。


演讲结束后,听众与三位教授就“不同语言的词性分析”“零冠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撰稿人:褚婕如)